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0和GB/T1.2-2002的规定格式编写。
本标准由西藏自治区农牧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修订单位: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E为资料性附录,附录C、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代替DB54/T54/T0025—2008 《无公害食品 洋葱生产技术规程》,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名称,修改后名称为《洋葱生产技术规程》。
——删除了原标准中已废止的规范性引用文件,修改、增加了最新的规范性引用文件。
——修改了原标准中“产地环境条件”部分内容(见5)。
——修改了原标准中“灌溉用水”部分内容(见5.2)。
——修改了原标准中“种子处理”部分内容(见6.6)。
——修改了原标准中“施肥原则”部分内容(见6.9.1.1)。
——修改了原标准中“起苗分级”部分内容(见6.9.4.1)。
——修改了原标准中“防治原则” 部分内容(见7.1)。
——合并原标准中“化学防治”内容为“附录E”(见7.6)。
——修改了原标准中“产品质量” 部分内容(见8.4)。
——增加原标准中洋葱品种与特性内容(见附录A)。
——增加原标准中禁用农药种类(见附录C)。
本标准主要修订人:杨杰、刘玉红、旦宗、相栋、高彪、程芳、王世彬、黄鹏程、代安国。
洋葱生产技术规程
1 <![endif]>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西藏生产洋葱的产地环境条件、生产管理措施、病虫害防治技术、采收、贮藏及生产记录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西藏洋葱生产。
2 <![endif]>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使用合理准则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3 术语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保护地
西藏海拔在2800m以上的高效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
3.2 安全间隔期
最后一次施用化学农药至蔬菜采收时允许的间隔天数。
3.3 色板
利用昆虫趋色性来诱杀害虫的装置。
4 产量指标
5000kg/667m2~6500kg/667m2。
5 产地环境条件
生产洋葱的产地田块地势平整,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结构和理化性状良好,以砂壤土或壤土为宜,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NY/T 5010的规定。
5.1 土壤条件
产地田块地势高燥,地势平整,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结构和理化性状良好,疏松、肥沃的土壤。
5.2 灌溉用水
灌溉水质符合GB5084的标准。
6 生产管理措施
6.1 前茬
非葱蒜类蔬菜。
6.2 播种时间
保护地可一年四季栽培,应根据市场的需求来确定播种时间。
露地栽培早春定植应在11月底~12月初播种,晚春定植应在2月底~3月初播种。林芝等低海拔地区播种期可根据生产需要适当提前或延后。
6.3 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耐寒、优质、产量高、外观好、抗抽薹、不分叉、耐储藏的品种。一般宜选用短日照或对日照反映不敏感的品种。适宜西藏种植的品种及特性参见附录A。
6.4 种子质量
应选用当年新种子。种子质量要求其纯度≥95%,净度≥98%,发芽率≥94%,水分≤10%。植物检疫合格。
6.5 用种量
每667㎡用种0.3kg~0.5kg。
6.6 种子处理
包衣种子用干籽直播。
未包衣种子可用55℃温汤浸种20min~30min;或用40%福尔马林300倍液浸种3h,除去秕籽和杂质,用清水将种子洗净;或用35%甲霜灵拌种剂按种子量的0.3%来拌种后播种。
6.7 育苗
6.7.1 苗床选择
由于西藏冬春气温较低,一般选择在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小棚阳畦、温床等设施内育苗。
6.7.2 整地施肥
6.7.2.1苗床应该择排灌方便的平坦地块,宜选用土质肥沃沙壤土。
6.7.2.2育苗地每667m2撒施腐熟有机肥2000kg~3000kg,磷酸二胺30kg,钾肥(硫酸钾)25kg,将50%辛硫磷乳油400ml加麦麸6.5kg,拌匀后掺入有机肥防治地下害虫。然后深翻入土,使土肥混匀,耙细、整平、做畦。
6.7.3 做畦
采用平畦育苗,一般畦面宽1.2米,做好畦后塌实。每667m2大田约需苗畦66㎡。
6.7.4 播种
畦内灌足底水,待水渗下后播种。将种子混2倍~3倍细土均匀撒在畦面上,然后均匀覆盖厚度为1cm左右干燥细土,或先灌水、施肥、深翻做畦、直接播种后覆盖湿润细土。冬春季节播种后立即覆盖地膜保温,夏秋季节播种后覆盖报纸、麦草等保湿。1㎡畦面的播种量控制在5g~8g。
6.7.5 苗期管理
6.7.5.1播种后,60%以上幼苗出土后撤除床面覆盖物。
6.7.5.2齐苗后用小水灌畦,以后保持畦面见干见湿。在定植前15d左右适当控水,促进根系生长。苗期一般不施肥,若苗生长比较弱时每66m2畦可随水冲施尿素1kg。
6.7.5.3苗期一般采用人工除草,面积大也可采用化学除草。用33%二甲戊乐灵(除草通)乳油每667m2用100~150g,兑水50kg,播后3d在苗床表面均匀喷雾,注意用药不宜过晚。
6.7.5.4 苗期主要病虫害防治
在苗床上喷1次72%霜霉威水剂800倍液,防治洋葱苗期猝倒病。如发现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可向地面喷施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2.5%敌杀死1000倍液,或于傍晚撤施毒饵诱杀,毒饵用250份麦麸或豆饼炒香后,加1份90%敌百虫制成。
6.8 壮苗标准
洋葱壮苗标准为株高15 cm~18cm,茎粗0.3~0.5cm,具有3~4片真叶,叶色浓绿,植株健壮,无病虫害。
6.9 定植
6.9.1 施肥
6.9.1.1 施肥原则
无公害普通洋葱生产使用肥料种类严格按照NY/T496执行,施用的有机肥标准参见附录B。选用质量合格的肥料,不得施用工业废弃物,城市垃圾和污泥,不得施用未经腐熟和重金属超标的有机肥。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配合施用,以优质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按照测土配方的原则进行平衡施肥。
6.9.1.2 施肥量
定植前每667m2用腐熟有机肥4000kg,磷酸二氨25kg,硫酸钾10kg,尿素10kg,均匀撒施,然后随翻地翻入土壤中,确保土壤与肥料混合均匀。
6.9.2 整地与做畦
将地整平耙细,按照地膜的宽度做畦,一般呈南北向。整平畦面后,可喷施除草剂,每667m2用72%异丙草胺乳油50ml,或33%二甲戊乐灵(除草通)乳油100ml,全田均匀喷施,然后覆盖地膜。
6.9.3 定植时间
根据当地的气温决定定植时间,早春露地栽培一般拉萨周边定植时间在3月下旬,日喀则4月中下旬,林芝等低海拔地区可适当提前或越冬栽培。
6.9.4 定植方法
6.9.4.1 起苗分级
当叶片达到3片~4片,株高20cm左右,叶鞘横径0.6cm~0.7cm时,即可移栽定植。定植时,先将苗床浇透水,用小铲将苗挖起后按照苗的大小分级,剔除病弱苗。
6.9.4.2 栽植
按照幼苗大小级别分区栽植,按照株行距先打定植孔,再将幼苗栽入定植孔内,定植深度埋至茎基部1cm左右,以埋住茎盘,不埋住新叶为宜。定植后立即浇透水。
6.9.5 定植密度
定植密度因土壤肥力和品种不同而有差异。土壤肥力高适当稀植,肥力低适当密植;早熟品种适当密植,晚熟品种和杂交品种适当稀植。一般行距为20cm,株距为15cm,每667m2定植2.2万株左右。
6.10 定植后管理
6.10.1补苗
缓苗后及时进行查苗补苗,确保苗全苗齐。
6.10.2 浇水
定植后即时灌透水,生长期间保持土壤见干见湿,一般15d~20d浇水一次,在鳞茎膨大期增加浇水次数,收获前15~20d停止浇水。
6.10.3 除草
补苗后用湿土把苗周围的地膜口封死,避免膜内空气流通,减少杂草生长。及时将苗周围及膜下的杂草人工拔除,并保护好地膜避免破损,然后再用土将苗周围的地膜口封死。在生长期间尤其是春季大风季节要检查地膜周边压土情况,保持地膜覆盖完好。
6.10.4 追肥
根据土壤的肥力和植株的生长情况分期追肥。定植成活后随浇水667m2追施尿素5kg~7.5kg,植株进入旺盛生长期进行第二次追肥,每667m2追施尿素、硫酸钾各5kg,鳞茎膨大期是追肥的关键,一般追肥二次,间隔20d左右。每667m2随水追施硫酸钾和三元复合肥各10kg。收获前30d停止追肥。
6.11 清洁田园
采收后,及时清除残株、病叶和老化叶和弃用农地膜,对残株、病叶和老化叶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弃用农地膜进行回收,保持田间清洁。
7 病虫害防治
7.1 防治原则和要求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物理和生物防治的方法,药剂防治为辅。严禁使用国家规定禁止在蔬菜上使用的农药品种,禁止使用的化学农药见附录C。在药剂防治上,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残效期短的农药,严格控制农药的用量,并注意轮换用药、合理混用和不在安全间隔期内采收。洋葱常用农药使用要求参见附录D。
7.2 主要病虫害
虫害以葱蝇、斑潜蝇、蓟马为主;病害以紫斑病、锈病、霜霉病、灰霉病、病毒病为主。
7.3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和适应性强的品种,合理灌水,平衡施肥,重施有机肥,实行轮作,培养壮苗,地膜覆盖,提高植株的抗性,减少病害的发生。
7.4 物理防治
播种前采用温水浸种杀菌。在保护地条件下用色板诱杀葱蓟马。
7.5 生物防治
优先使用生物农药,化学防治时选择对洋葱害虫天敌危害小的药物。在葱蝇成虫和幼虫发生期用1.1%苦参碱粉剂喷雾或灌根。
7.6 化学防治
选用化学农药的防治应按照使用说明正确使用农药,对症下药,农药使用符合GB/T 8321(所有部分)的标准,洋葱常见病虫害有利发生条件及相关防治措施参见附录E。
8 采收
8.1 采收时间
从定植到收获约120d左右。最适宜的收获时期是2/3以上的植株假茎松软、干枯、倒伏,鳞茎外层鳞片变干。露地栽培应在霜冻以前完成收获。
8.2 采收方法
选择晴天收获,收获时连根拔起,剪除假茎和须根即可上市。
8.3在农药安全间隔期内禁止采收上市。
8.4 贮藏
采收时就地晾晒1d~3d,待葱头表皮完全干燥,茎叶柔软时编辫,于通风良好的室内挂藏,或剪除假茎基部1.5cm以上部分,置于室内通风处堆藏。在收获和贮藏过程中避免损伤葱头和冻害。
9生产档案
9.1建立田间生产档案。
9.2对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和采收各环节所采取的措施进行详细记录。